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 | 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基层法官——张建军

来源:陇原剑 发布时间:2023-02-12
字号:A A    颜色:

他是一名草根法官。胸怀梦想追求,走进了人民法庭的大门,开启了基层法官的职业生涯,转眼就是25个春秋。


他是一名勤奋法官。扎根群山深处,每年办案数量都居全庭之首,年均结案200余件。


他是一名亲民法官。心系群众冷暖,接触过的当事人都说这个法官待人和气,好打交道。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细无声的真诚。他就是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法院孟坝法庭副庭长张建军,因工作成绩出色,多次荣获全市法院办案能手、办案标兵及偶像法官等称号。


图片


他是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和事佬”


身处基层法庭,直接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案子、各种复杂对立的矛盾、家长里短的闹心事,为了更好化解当事人的事结和心结,“操碎心、磨破嘴、跑断腿”,已然成为基层法官的工作常态。


一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中,被告张某以原告王某早年间曾放弃耕种,涉案地块已被村上调整给自己为由,拒绝返还土地。案件并不复杂,但双方因土地耕种而结怨,关系闹得很僵。在勘察争议地块后,张建军将当事人带到法庭打算进行调解,然而张某认为自己平生第一次被人告到法院丢了面子,当场拂袖而去。后张建军数次登门,和其拉起家常,在推心置腹的交谈中打消了其疑虑,张某态度有所软化,表示接受法庭调处。岂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告王某却坚决要求法庭判决结案。张建军又和村干部前往王某家中,本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苦口婆心地进行解释疏导,王某被法官的一腔热忱所触动,遂同意接受调解。当事人放下了芥蒂,案子自然就迎刃而解。次日,法庭调解室里,不待张建军开口,原告当场提出要撤诉,说这块地他们回去了自行商量解决,不能为这么一点小事就伤害了邻里和气。


案子撤诉了,事情是否了结,张建军心里其实也没底。放心不下的张建军,抽空去当事人家里回访,一进村口远远就发现张、王二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谈论着什么,这还用问吗?


有人曾问他如何从当事人矛盾的坚冰中嗅出回暖的春意,从繁杂的卷宗当中抽丝剥茧,找到案件“症结”所在?他说,就是要在软磨硬泡中对症下药,只有这样,纠纷才能真正“调”而“解”之。他办的案件平均调撤率达65%,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图片


他是“窑洞法庭 ”巡回审判的推动者


在常态化的巡回审判中,为了方便当地群众参加诉讼旁听庭审,张建军因地制宜,主动将法庭布置在了窑洞内,“窑洞法庭”应时而生。


一离婚纠纷案被告何某,因身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不能外出活动。眼看案子开庭在即,心急如焚的何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法官张建军打电话述说了自己的困难。张建军听闻后好生抚慰,表示一定妥善解决当事人这个难心事。


次日,看到张建军带着陪审员和书记员背着国徽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自己家里,何某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屋外烈日炎炎,窑内清凉宜人,一张方桌,一条横幅,一面国徽,巡回法庭因地就简。庭审中,原、被告为子女抚养事宜僵持不下。庭审结束后,一方土炕前,张建军不厌其烦做思想工作,劝当事人摒弃成见,冷静对待家庭矛盾,珍惜来之不易的夫妻缘分。“没想到,为了照顾我,还能在自家窑洞里打官司,法官让我们很感动”,对法官上门审案之举,当事人何某赞不绝口。


“窑洞法庭”将庭审活动搬到当事人家中,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均等普惠的司法服务,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传递着司法便民为民利民的浓浓情怀。


在张建军不遗余力地推动下,如今的“窑洞法庭”,已然成为孟坝法庭一张特色司法服务品牌,并以其解纷成本较低、化解矛盾便捷、方式更接地气而为辖区群众所喜闻乐见。


他是同事眼中的“民事通”


自调入镇原法院工作后,带着一种“不甘心”的执拗劲头,张建军一举拿下了兰州大学法律本科自学考试,后又一鼓作气在镇原政法系统率先取得国家司法考试A类资格证书。因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在同事、朋友眼中,他是一个“民事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新型案件,他都会不慌不忙,从案件事实入手,严格审查定案证据,力争还原客观事实,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服气。


一次在处理一离婚案件时,双方当事人对彩礼返还一事争论不休。彼时,《婚姻法》关于彩礼的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原、被告均要求张建军给出一个明确的裁判结论。面对“难题”,张建军胸有成竹地告知被告一方必须退还30%的彩礼。被告断然拒绝,当庭提出质疑,并“索要”具体法律依据。张建军不慌不忙地让书记员打开手机搜索相关案例,让书记员在法庭上逐字逐句读完全文。最终,这起离婚案以调解结案,并当场履行完毕。


在镇原法院,每当对法律条文特别是司法解释适用吃不透拿不准的,同事们都喜欢和他交流探讨。为此,大家打趣道,“你可真行,司法解释都装在心里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评价,张建军都很有成就感。


择一事,终一生。25载扎根基层,他从书记员成长为庭室负责人,从青涩新人成为行家里手,改变的是角色定位,不变的是拳拳初心,寒来暑往中岁月如梭,张建军一直行走在对工作的热爱中,奔走在为民司法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