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深入理解起诉状、答辩状的价值和作用,将示范文本应用贯穿纠纷化解全流程,减轻群众和企业诉累,提升实质解纷能力、效果?10月17日,《人民法院报》二版“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前沿法评”栏目刊登了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中明撰写评论文章《强化“两状”推广应用 为严格公正司法增添全新动能》,敬请关注。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王中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还强调“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司法文书标准化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指引和便利。推行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以下简称“两状”示范文本),是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守正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部署,是因应信息化时代或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提升人民法院解纷质效、保障人民群众诉讼权利的创新实践。甘肃法院对此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始终坚持将“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融入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全过程、融入法院一体化治理全过程,认真谋划、纵深推进。结合甘肃法院司法实践,我们认为“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有利于促推法院工作正规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司法制度、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遵循司法活动的客观规律,体现权责统一、权力制约、公开公正、尊重程序的要求。”传统的起诉状、答辩状由于当事人的诉讼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格式不规范、要素不完整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审判工作的正规化。“两状”示范文本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其独特的表格化和要素式设计进一步规范起诉状、答辩状的标准要求,为不同类型的诉讼提供统一指引,是在遵循司法规律基础之上的制度创新,有利于构建科学、严密、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有利于以工作标准的统一维护法律尊严与司法权威。例如,甘肃法院以“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为契机,着力推动全省三级法院审判管理、诉讼服务、司法行为正规化,特别是明确立案部门、诉服人员、法官职责,进一步优化立案窗口功能布局,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示范文本填写区,投放常用示范文本并“分区摆放、按类入目”,配备相关硬件设施、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实现即时精准调取、“一站式”填写生成。同时,在各级法院立案窗口、综治中心、人民法庭等对外服务场所,摆放具有甘肃文化元素封面的示范文本,设置示范文本使用意见反馈箱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以示范文本的迭代更新和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全省法院立案诉讼服务正规化水平。
“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有利于促推法院工作规范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传统的起诉状、答辩状对当事人准确、规范表达诉辩意见引导不够,有一些需要法官反复释明,甚至出现退回补充补正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诉讼请求等情况,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同时,综治中心以及其他调解组织对前端调解的纠纷,基于自身法律知识的欠缺,无法确定当事人争议焦点,导致调解效果不佳。“两状”示范文本本质是程序性辅助服务,有效解决了上述弊端,不仅方便了群众诉讼,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诉讼活动和调解工作。就甘肃法院的实践情况看,我们以“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为依托,持续规范诉讼活动,发挥示范文本的指引功能,引导当事人将诉讼请求、答辩事项、事实理由转化为格式化、规范化的起诉状、答辩状,帮助法官、律师清晰全面归纳案件事实、精准提取各要素信息,让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将“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与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先行调解”一体推动落实,做好综治中心问询、引导、告知工作,把示范文本作为开展调解工作的“工具指南”,帮助调解员快速梳理、锁定双方争议焦点,在实现“要素式调解”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提升调解工作质效,打通纠纷解决“快车道”。目前,全省法院先行调解成功率为25.43%,较年初提升7.88个百分点。
“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有利于促推法院工作专业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系统要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专业化建设要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全面提升政法干警的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起诉状和答辩状是开启和参与诉讼的关键文书,直接关系当事人权益保障和司法效率提升。“两状”示范文本依不同案由分别提供了原始模板和实例参考,格式化要素更具法律专业特征,通过聚焦争议焦点、辅助庭审实质化,既对引导当事人准确梳理争议事实、诉争理由、精准表达诉讼请求、有效参加诉讼活动提供了指引和保障,也为委托诉讼代理人、调解员、法官在短时间内厘清争议焦点、快速立案、高效开展先行调解,或通过要素比对迅速开展“要素式审理”提供有力支撑。例如,甘肃法院将“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作为提升干警司法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业务培训15场次,向全省法院印发通知,提升引导当事人运用示范文本的能力水平;将“两状”示范文本应用融入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从审结案件中筛选具有一定代表性、复杂程度适中的案件起诉状、答辩状作为实例,方便当事人理解、参照,在“证据清单”中区分不同案由提供部分证据指引,方便当事人提交对应证据;审判业务部门大力推进要素式调解、庭审,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举证质证,简化庭审流程。针对物业合同、建设工程、民间借贷等易发、多发的系列纠纷,通过要素比对分析高频争议要素,精准确认争议焦点,提升实质解纷效率。全省法院平均结案时间由“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前的62天缩短至目前的53天,全省法院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由82.68%提高至86.29%,全省基层法院审限内结案率由97.43%提升至98.44%。
“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有利于促推法院工作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法院工作现代化既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起诉状、答辩状因自由化表述模式易导致关键要素缺失或冗余,出现事实描述模糊等问题。“两状”示范文本与数字法院建设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辅助、数字赋能,有效解决了电子卷宗系统对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需求与自由文本格式之间的兼容障碍,充分整合在线生成、智能填写等数字化功能,便于要素的快速提取和数据在多个业务端的深度运用,实现诉讼服务“指尖化”“高效化”,是对诉讼服务体制机制的升级和再造,是推动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体系和审判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甘肃法院为例,我们持续更新工作理念,强化前端引导,制作示范文本使用攻略系列视频,编制实务操作指南,开展“两状”示范文本宣传推广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维度、多角度对示范文本进行解读、宣传,引导当事人使用合适样本进行诉讼,推动立案服务从“被动受理”向“主动引导”转变;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将示范文本全部要素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嵌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推动示范文本在线填写和要素识别回填,努力让公平正义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实现;开展专题调研,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送示范文本手册,与省内高校、省司法厅、省律协座谈交流,进一步拓展示范文本应用的广度,广泛凝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积极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
法治的精进,始于程序的规范;正义的实现,见于细节的雕琢。“两状”示范文本的广泛应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促进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甘肃法院将持续深入推进“两状”示范文本应用,强化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实践创新、效果创新,以便民利民“小切口”,推动法院“四化”建设大提升,持续做实做优定分止争,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法院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让法治的力度与温度体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