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来源: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2024-06-30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全省法院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西部领先,全国靠前”目标定位,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发展,对标一流、奋勇争先,涌现了一系列创新做法和特色经验。为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争先进位,打造营商环境甘肃法院司法品牌,进一步推广复制先进工作经验,省法院决定发布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4个典型案例是全省法院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智慧法院”应用、便民利企、多元解纷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对于全省法院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更好地护航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本次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典型案例的发布旨在引导全省法院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继续探索创新、依法履职尽责,为持续优化我省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案例一:找准司法服务“小切口” 服务县域经济“大产业”——甘肃法院以人民法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甘肃法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实找准司法审判工作与护航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以覆盖县区的95个基层法院为纽带、352个人民法庭为载体,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以“特色法庭”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实现审有所专、调有所能、处有所成;以“线上法庭”提供立体一站式服务,打造集约高效、便企利企、交融共享的企业诉讼服务站;以“产业法庭”高效对接链条式护航,以企业“需求侧”牵引法治保障“供给侧”;以“流动法庭”精准开展一对一联系,帮助服务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以“无讼法庭”柔性引导多元化解纷,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通过前端防控体系止于未发、化于萌芽。人民法庭将司法审判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是密切了地方政企关系,构建了亲企、安企、护企、帮企的政企关系。二是助力了县域经济发展,通过依法保护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保障了县域经济向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三是提升了合规经营水平,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堵漏建制、依法治企,有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四是降低了企业司法成本,引导企业把“无讼”作为一种更高质量的审判和首选方式,大大节约了企业经营和维权成本,降低了企业诉累。  

案例二:甘肃法院信息化诉讼服务新模式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数字化、信息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强引擎,更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金钥匙。甘肃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智慧法院”建设和“十四五”发展新机遇,大力推进诉前调解和诉讼服务“双中心”建设,有效延伸12368“服务热线”、集约送达“邮政网线”、大数据“调度条线”、监督评价“数字专线”动能,不断提升服务保障中小微企业发展、数字化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双向驱动、四线延伸”的“2+4数字化诉讼服务”新模式,将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转化为诉讼服务提质增效的具体实践。一是有效降低了企业等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依法维权的成本,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切实减轻了诉讼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二是在传统诉讼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有效拓展了诉前服务空间,实质化推进了诉源治理,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有效破解“人案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三是实现了信息化手段对诉讼服务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把对诉讼服务的监督权、评价权交给了经营主体,以公开促公正,全面提升了诉讼服务质效和司法权威公信。  

案例三:嘉峪关中院“链长+院长”协作机制 开启司法服务新模式  

嘉峪关中院始终以执法办案为抓手,努力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对接市产业集群链长、执行链长,提出司法融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链长+院长”工作思路,为“四强”行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制定“123+服务保障”工作模式,为链上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产业集群责任部门签署助力“2+6+N”产业集群发展合作备忘录,通过8方面18项具体措施,为产业集群链上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访企问需”活动,了解企业司法需求,主动开展走访对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与面临难题困境,全方位延伸和拓展司法服务领域,全力为企业解决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在企业设立法官工作室,在立案庭设立中小微企业“绿色通道”等有效举措,服务保障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嘉峪关中院首创的“链长+院长”协作机制,让“问题清单”变成企业和职工满意的“幸福账单”,是司法服务“强工业”战略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司法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模式,为便捷、高效、精准的纠纷解决途径提供了新的力量支撑,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案例四:庆阳中院“马锡五审判方式”助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马锡五审判方式”承载着中国红色司法文化的优良传统,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审判经验”。作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发源地的庆阳革命老区法院,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挖掘庆阳红色司法资源特色优势,建设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庆阳司法品牌,为庆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坚持能动司法理念,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干警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调研走访,收集企业所遇难题,开出企业法律处方;坚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延伸司法服务企业触角,“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升华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加强特色法庭建设,提升涉企案件专业化审理水平;提供多元在线服务,降低企业诉讼成本,建立“马锡五审判方式”工作室,使工作室成为推进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重要载体和窗口;推进智慧化法院建设,建成新一代智能化办案系统和审判辅助系统“云平台”,形成“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智能化审判辅助新模式;注重调解“阵地”建设,引导社会力量集中化解商事纠纷,建设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庆阳司法品牌;坚持示范引领带动,强化司法文化宣传,积极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等有益做法,为企业零距离提供司法服务。一是提升了企业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服务保障了当地重大项目建设,三是降低了司法程序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丰富拓展了马锡五审判方式内在精神,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