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法治网丨定西安定法院:“三审合一”织密生态司法保护网

来源:安定区法院 发布时间:2025-11-16
字号:A A    颜色:

1_副本.png

生态兴则文明兴,司法护则生态安。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推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审合一”机制,以专业化审判、多元化协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构建起“惩治+修复+监督”的全链条生态司法保护体系,为辖区乃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聚焦主责主业,司法护航生态安全底线

安定法院对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等环境资源犯罪坚持“零容忍”,依法从严从快审理相关刑事案件48件,判处罪犯95人,以严厉惩戒传递“生态红线不可逾越”的强烈信号。同时深入推进修复性司法,在陈某、杜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联合当地政府开展“生态修复放生放流”活动,放生“中华蟾蜍”270余只,实现打击犯罪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统一。在行政审判中,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审结行政诉讼案件9件、公益诉讼案件16件,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拆除迭藏河违规观景台等违法建筑,既保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又助推了法治政府建设。

深化机制创新,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

安定法院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打破三类案件分散审理壁垒,实现法律原则统一、程序衔接、责任平衡的实质融合,形成“1+1+1>3”的司法保护效能。组建“5+5”专业审判团队,任命4名专业人民陪审员,通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等常态化学习,提升队伍专业素养。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监管漏洞,精准发出司法建议,指导相关部门建立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司法支撑。紧扣“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发布典型案例10余件,开展庭审观摩20余次,邀请800余人次“沉浸式”学法,营造全民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凝聚共治合力,构建协同保护工作格局

安定法院主动融入定西法院“1+6”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与全市六家非集中管辖法院签署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实现全流域保护、跨区域管辖的协同治理。与检察机关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调查取证、案件线索移送等方面协同发力,凝聚公益保护合力。依托“府院联动”平台,与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重大问题和疑难案件,推动执法司法与源头治理相互促进。

自“三审合一”机制运行以来,安定法院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73件,审结63件,结案率达86.3%,其中行政案件25件、民事案件2件。凭借扎实的工作成效,该院5案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3案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庭审一等奖,1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库,1案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2024年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获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2025年行政审判庭庭长荣获“全省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称号,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