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

人民日报 | 甘肃环县:诉调对接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9-26
字号:A A    颜色:

当离婚彩礼、物业欠费、卖羊余款等“针头线脑”的纠纷一股脑涌来,法院应该如何做?在环县法院,办案人员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把“调解优先”嵌入立案、审判、执行全链条,用“指导全程、源头化解、一揽子调处”的环县模式,让矛盾纠纷在“村口、棚口、家门口”熄火。尤其是2025年6月以来,环县法院选派8人(含2名调解员)积极主动入驻县综治中心设立的由司法、公安等多单位多部门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中心,开展立案服务、委托先行调解、指导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形成了矛盾纠纷先行调解、法院审判兜底的解纷模式。

2025年以来,环县法院委托驻院调解室、三进工作室和综治中心调解室调解案件2173件,先行调解委托率为66.53%,调解成功1111件,成功率51.13%,调解成功矛盾纠纷数占环县法院民事案件收案数的34.02%——数字的背后,是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路”的笑脸,也是“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家事“小彩礼”撬动治理“大文章”——法院指导促使案事纠纷一揽子解决

“彩礼8.66万,一分不能少!”“婚姻已经维持了5个月,凭什么全退?”今年7月,环县综治中心调解室火药味十足。环县法院派驻法官指导人民调解员“背对背”疏导情绪,“面对面”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彩礼返还司法解释,再把双方父母、村支书请进门“圆桌”算账。最终,女方当场返还6万元,离婚、财产、情感“一揽子”优先了结。2025年以来,环县法院通过法官联系点、“三进”工作室、综治中心指导调解纠纷2280起,成功化解各类矛盾诉求1208件。

物业“小欠费”撬动行业“大体检”——调解促使源头治理

“门坏了没人修,还想要钱?”业主连某拒交两年物业费。环县法院立案庭将案件直送“三进”工作室:调解员先厘清“房屋质量≠物业服务”,再指导物业公司现场出示收费依据、减免600元“态度费”。不到两小时,连某扫码支付3700元,物业经理当场道歉,并承诺半月内完成小区公共设施“微更新”。“调的是一案,治的是一片”。随后,环县法院向县房产服务中心发送司法建议,推动城区8家物业公司开展“服务提升月”活动,惠及业主2100余户。该案成为环县“物业服务合同调解”模板,并入库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为物业服务合同类纠纷调解提供“标尺”。同时,环县法院依托“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执行”三端协同机制,推动物业服务、供暖企业规范行业服务,实现从个案调解到源头预防的治理升级。

涉羊纠纷“小尾款”撬动乡村“大产业”——诉调对接促使双赢共赢

2024年腊月,合作社老板王某“消失”,13户农民17万元卖羊款没了着落。立案庭第一时间启动“涉农纠纷绿色通道”,两名调解员接力“稳情绪、算细账、给方案”:合作社3个月内分期付款,农户放弃利息。调解协议签订当天,王某把第一笔5万元现金拍到桌上:“法官给我留条生路,我一定把羊场撑下去!”

“如果简单判决,合作社可能倒闭,农民一分钱也拿不到。”环县法院副院长王军宏介绍,此案被作为“涉农群体性纠纷”示范案例,为全县27家合作社、538户养殖户送上“定心丸”。环县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先行调解达成的协议进行现场司法确认,排除当事人的后顾之忧。2025年以来累计司法确认先行调解纠纷402件,实现诉调无缝对接。

“三调联动”背后的环县密码

调解挺在前。所有民事案件先到综治中心“预检”,适宜调解的,当场委派驻点调解员;疑难复杂的,法官“一对一”指导,确保“法律红线不触碰、自愿底线不突破”。

指导贯全程。“背靠背”缓情绪、“面对面”释法理、“多方联动”找平衡。法官联系点和派驻综治中心的有资深法官经历的两名工作人员专职“坐诊”,随案指导、精准点拨,为调解员实时“开方支招”。

法院兜住底。调解成功,当即司法确认,赋予强制力;调解失败,立即立案转入“速裁快车道”,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18天。今年1—8月,司法确认调解协议402件,速裁结案占民事结案25.36%,实现“调解—确认—执行”无缝衔接。

从“对簿公堂”到“圆桌释理”,从“一案一判”到“一揽子调处”,环县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让“调解”成为基层治理最柔性的触角。下一步,环县法院将持续放大“枫桥式人民法庭”辐射效应,充分发挥“法官联系点”覆盖所有乡镇、社区的作用,让“调解挺在前、指导全过程、化解一揽子”的环县样本,在黄土高原上结出更多“案结事了人和”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