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一起家事案件的背后,都承载着平安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近年来,永昌县法院民事审判庭高度重视家事审判工作,以关护弱势群体为聚焦点和着力点,在化解家事纠纷中走进街口巷尾、走进家长里短,用真心化解矛盾,用真情解决纠纷,力争以“小家”和睦撑起“大家”和谐。
2021年至2023年,民事审判庭共受理家事案件291件,审结281件,其中调解113件,撤诉60件,调撤率达61.57%。
察民之所求,建完善之制
积极探索建立多元解纷同专业审判双轮驱动的家事纠纷化解模式与机制。一是大力推进家事审判专业化。以“移动天平 女法官驿站”支部党建品牌为引领,积极探索组建符合家事案件特点的专业化审判队伍,选配善于做调解工作、业务能力强的女法官、女法官助理、女书记员开展家事审判,坚持首见必调、庭前必调、开庭必调的原则,力求消融家庭坚冰。不定期组织召开庭务会议进行家事审判业务学习交流,增强法官业务技能,切实提升家事审判专业化水平。二是积极探索家事纠纷多元化解。跳出法院单打独斗的固有解纷模式,以诉源治理“法官联系点”为依托,创新推出“预防为主、调解优先、法治断后、力促和谐”的家事审判新模式,主动对接妇联、村(社区)等部门,通过提前介入调解、邀请参与调解等方式,不断巩固家事审判“劝、批、谈、教”相结合的调解方式,努力为每起家事纠纷开出“暖心良方”。
应民之所需,建“温馨之所”
根据家事案件特点,积极打造融法庭威严和家庭温馨于一体的家事审判场所,营造柔性化解纠纷的氛围。在原审判庭的基础上,联合永昌县妇女联合会,以温馨、和睦、宽容为主题设立“永昌县妇女维权合议庭”。合议庭的布置符合家事审判规律、体现人文关怀,和谐、温情的家事诉讼环境,既有利于释放当事人对司法的畏惧、紧张心理压力,拉近当事人与法官间的距离,又有利于缓和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修复亲情关系,彰显司法人文关怀。自合议庭设立以来,当事人在庭审中发生争吵、冲突的情况明显下降。
体民之所难,晤自身之缺
在案多人少的困境中,家事审判法官注重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充分挖掘自我潜力,不断提升审判质效,一是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在积极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学习,不断提升家事审判工作技能。二是不断在业务上寻求突破,自觉主动加强两级法院法官间的沟通交流,注重类案同判,保持法律适用统一。多年来,民事审判庭法官们根据婚姻家庭案件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理模式和风格,实现了规范与灵活结合、审判与教育结合,涌现出了以“三八红旗手”李菊香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家事审判法官。
听民之所盼,扬法治之氛
坚持“线上+线下”的宣传方法强化法治宣传。一是以“规定动作+特色活动”的方式,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深入学校、乡村、社区开展法治宣讲、巡回审判、走访调研,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对《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建立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的家庭观念,促进全社会尊重妇女儿童、关爱老人的价值养成。二是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推送关于家庭矛盾化解、未成年人保护、防范养老诈骗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发挥以案释法示范效应,积极营造和谐安定的氛围。
永昌县法院民事审判庭将继续发挥能动司法作用,革新司法审判理念,妥善化解家事纠纷,用实际行动践行家长里短中的司法担当和柴米油盐里的司法温情,用司法担当守护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