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8月24日 星期日

岷县法院“当归法庭”:护航“千年药乡”的金字招牌

来源:法治网 发布时间:2025-08-19
字号:A A    颜色:

岷县法院当归法庭_副本.jpg



在中国当归城的喧嚣交易区,“当归法庭工作室”里,药农老张紧锁的眉头在法官条理清晰的解答下逐渐舒展。这间扎根于交易市场深处的工作室,已然成为岷县万千药农和药商身边最可靠的法律“避风港”。


甘肃岷县,享有“千年药乡”与“中国当归之乡”的美誉,当归交易量占据全国八成。面对中药材产业勃兴中伴生的复杂纠纷,2023年10月,岷县人民法院依托产业优势,在十里人民法庭孕育出特色鲜明的“当归法庭”。它不仅是“岷归”品牌的司法守护者,更成为涉药材产业纠纷化解的“高速通道”。


织密源头解纷网,打通“最后一公里”


“当归法庭”以“法官进网格,院长包片区”为脉络,将司法服务深植产业土壤。法庭与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无缝联动,一个电话即可实现多部门协同作战。法官联系卡进驻药企,网格法官化身“24小时在线”法律顾问。设立的“当归法庭工作室”,则为药农、药商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法律咨询与诉前调解平台。


这份便利,药农齐某感受最深。2023年,他将价值36万余元的药材卖给本地药商袁某,对方却屡次推脱,货款迟迟不见踪影。2024年6月,当齐某在当归城市场看到“当归法庭工作室”的标识,抱着希望走了进去。驻点法官了解详情后,考虑到袁某常年在外经营,立即启动线上调解程序。经过耐心沟通,双方很快达成调解协议,这起困扰齐某半年之久的欠款纠纷在诉前成功化解。“法官就在市场里,遇到事马上能解决,对我们太重要了!”齐某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专业赋能审判,擦亮司法“金招牌”


面对中药材产业的专业壁垒,“当归法庭”锻造“专家型”审判内核。法庭聘任药材行业德高望重者担任调解员,深厚的行业底蕴让一句行话胜过千言万语。当归研究院的2名技术骨干被聘为专业顾问,为案件提供坚实科学支撑。尤为关键的是引入专家意见书制度,研究院专家出具的专业评估,成为法官拨开技术迷雾、精准认定事实的“指南针”。


这一机制在卢某的工伤纠纷中展现出高效能。这位中药材加工厂女工在分拣作业时不慎摔伤,与雇主就赔偿问题僵持不下,矛盾迅速激化。法庭在排查中发现隐患,联合综治中心提前介入。法官在专业顾问协助下迅速厘清责任,仅用3个工作日便促成双方达成13万元赔偿协议并当庭履行。雇主更郑重承诺加强安全培训和场地整改。此次调解不仅高效维护了劳动者权益,更将潜在的安全生产风险消弭于无形。


普法浸润乡土,法治涵养营商沃土


提升药农法治意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基。“当归法庭”将法律讲堂搬到田间地头与农贸市场,用乡音解读法理。中国当归城内,“中药材交易九提醒”宣传栏图文并茂,时刻敲响交易风险警钟。借力当归交易旺季,法庭已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200余份,服务咨询群众300余人次,法治观念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千年药乡”。


成立至今,“当归法庭”已集中高效化解涉药材产业纠纷750件,为药农、药商挽回经济损失约300万元。展望前路,这间深植于产业沃土的特色法庭,将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抓前端、治未病”的司法智慧,为岷县中医药产业腾飞注入更坚实的法治动能,护航“千年药乡”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