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法院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以法治思维精准发力,依法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平等保护原则,依法保障各类主体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契约自由,注重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强化市场主体规则和责任意识。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以判决形式确立规则、规范行为,以调解的独特优势化解矛盾、解决纠纷。1-6月,共审结各类商事案件1951件。其中,以判决方式结案613件,服判息诉率为88.16%。调解结案1338件,调解率68.6%。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原则,确保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1-6月,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5件,结案率84.9%。
坚持善意文明司法,积极有效实现胜诉权益。坚持把善意文明司法理念贯穿办案始终。审理阶段,积极引导当事人协商和解、共渡难关,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诉讼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执行阶段,以盘活企业资产为办案着眼点,坚持因案施策,灵活执行,加大执行和解力度,对暂时困难企业设置“宽限期”“活封”“活扣”财产,在保障胜诉主体合法权益的同时,多措并举为企业纾困解难。1-6月,为16家企业屏蔽失信,为5家企业解除账户冻结,执结涉企纠纷案件1485件,执行到位4.83亿元。
推进破产案件审判,维护健康有序市场环境。认真落实省法院关于破产清算案件快速审理、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等方面的工作意见,注意尊重市场规律,能救则救,当退则退,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债务包袱沉重、挽救无望的企业,消除“执行转破产”的障碍,引导企业通过规范的破产清算程序清理债务退出市场;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运用重整、和解等程序;对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或者劳动密集型企业尽可能采取类似调解、和解等“放水养鱼”“留出路、给活路”的灵活方式,为企业创造发展“后机”,助力企业解决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债务、股权、公司治理和劳动争议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缓和企业生存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1-6月,共受理企业破产清算、重整案件5件,撤诉1件,按程序有序推进4件。
完善多元解纷机制,着力减轻企业诉累。依托“123456”工作模式,完善“政+法+企”三方联动机制,开展“万民干警联万企”行动,200名干警联系292户企业,开展法企共建活动289次。建立法官联系企业制度,79名法官联系138家企业并设立法官工作站,定期走访企业,赠送法律书籍,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助力企业破解在投资经营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助力企业有效避免诉讼风险。积极拓展多元解纷渠道,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协调配合,与金融纠纷、劳动人事争议等9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接签订协议,形成科学系统、精准多元、专业高效的多元解纷体系。建立涉企纠纷诉前调解前置制度,完善“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做到调解一件,确认一件。1-6月,诉前调解涉企纠纷1346件,当庭履行401件,兑现经济权益129万元。
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审判执行质效。完善“一站式、便捷式、全方位”的诉讼服务模式,开通绿色服务窗口,为企业立案提供便捷服务,减轻诉累。狠抓审判效率,不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全力压缩立案、诉调对接、和解调解、委托鉴定等各环节周转时间,严格控制重复开庭和多次开庭,杜绝程序空转,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诉讼时间成本。1-6月,涉企案件平均办案天数26.5天,比全院平均办案天数少21.5天。强化审判流程监控,严格落实院庭长“阅核”监管职责,强化审判时限和审判质效监督,加快办案节奏,提高审判质量。1-6月,发出临近审限预警提示217件次、院长督办令29份,实现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动态清零、26项重点质效指标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