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张掖甘州,玉米地里的露珠还未干透,已经有申请执行的群众等候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执行事务中心门口。群众的诉求,是法院执行工作的动力源泉。2024年以来,甘州区法院受理执行案件24288件,结案20844件。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执行干警的司法为民初心。
司法服务更快更优暖民心
“法官您赶快过来吧,欠我货款的张某刚回家!”一天深夜,经营商户的刘某拨通了甘州区法院执行“110”热线电话。挂断电话后,执行干警迅速集结并赶往张某家中,成功将其带回法院。
因拖欠刘某6万元货款,张某一直以各种方式逃避执行。刘某偶然发现张某回到自己家中后,立刻拨打了执行“110”电话反馈线索。在执行法官的耐心劝说下,原本拒不履行的张某最终转变了态度,当场联系家人凑齐了钱。
次日凌晨,看到货款顺利汇入自己账户的刘某激动不已:“执行‘110’果真名不虚传,我的钱终于要回来了!”
为进一步提升执行效率,甘州区法院建立执行“110”应急出警工作机制,向全社会公布应急值班电话,24小时排班值守,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凝聚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强大合力。自该机制建立以来,累计应急出警875次,执结案件162件,实际执行到位资金845.66余万元,司法拘留164人。
“刚一进门,就有工作人员主动为我指引窗口、核对立案材料,没过一会儿手续就办好了。”一位当事人感慨道。
为给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细致暖心的司法服务,今年3月,甘州区法院打破执行事务分散办理格局,专门打造执行事务中心。该中心设执行立案、廉政监督、材料接收等10个专业窗口,配备16间涵盖调解、约谈、听证等功能的专用房间,并为群众提供自助书写、复印打印、饮水休息、医疗急救箱等便民措施,在“便民细节”上下足功夫,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据统计,该中心日均接待群众100余人次,事项办结率达100%,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
团队协作机制优化提质效
“公司拖欠我工资好久了,我家还急着用钱呢!”张大姐攥着调解协议,声音里满是焦灼与无助。
张大姐2024年在某公司务工,双方约定工程结束后结清全部工资。工程完工后,该公司拒绝支付张大姐劳动报酬。经甘州区法院调解后双方达成一致,可该公司迟迟不主动履行。无奈之下,张大姐只能申请强制执行。
接到案件后,甘州区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立即调度执行一局二团队和执行二局三团队协同作战。二团队直奔银行,依法冻结关联该公司的涉案账户,防止资金转移;三团队则赶赴该公司办公地点,与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
“资金暂时周转不过来,也不能一直拖欠员工的工资呀!我们曾执行过一个类似的案件,那个企业坚持消极抵抗、推诿履行,最终其账户被冻结、招投标资格也受到了影响,其法定代表人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在法官的劝导下,该公司负责人终于意识到了拒不履行的严重法律后果,当场全额支付欠薪。
高效执结的背后,是执行机制的优化升级。为进一步提升执行质效,甘州区法院构建执行一局、执行二局和执行指挥中心“三驾马车”并行的“两局一中心”工作格局。执行指挥中心具有统筹调度、管理督办、集约服务三项职能,能够落实执行管理、数据分析、执前督促等12项具体工作。两局各设5个执行团队,采取1名执行法官综合决策、多名执行干警分组实施的“1﹢N”工作模式。自该格局形成以来,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同比缩短53.51天、审限内结案率同比上升1.12%。
“银发力量”执前化解破难题
“既然你资金紧张、无法一次性全额支付,那咱们就和供货商商量一下,看能否分期支付。如果你态度消极、非要等到强制执行才松口,那不仅要支付更多利息,还会影响你的信誉。”判决刚生效,执前督促团队法官便主动来到个体户赵某的家中进行调解。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当天赵某就和供货商达成和解并约定每月还款。
为从源头上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甘州区法院专门返聘了4名具有丰富执行工作经验且责任心强的退休法官,组成执前督促团队,通过执前调解、风险告知、判后督促等方式,引导督促当事人在执行立案前主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推动矛盾纠纷在执前化解。截至今年9月底,执前督促团队在执前督促履行结案783件,其中履行完毕结案278件,达成和解505件,自动履行率同比提升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