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法治甘肃网丨省法院:深入推进执破融合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来源:法治甘肃网 发布时间:2025-10-29
字号:A A    颜色:

今年以来,甘肃法院高度重视“执破融合”工作,始终坚持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原则,将深化“执破融合”改革作为破产审判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充分释放“执破融合”制度对经营主体的救治和退出价值功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不断夯实法治根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与保障。

项目概况

甘肃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破融合”工作部署要求,精心谋划部署,一体推动全省民事执行与破产程序有序衔接、高效联动、双向融合,促进“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化解执行难、破产难问题,破产审判工作质效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截止第三季度,全省审结破产案件266件,结案率为79.88%。其中移送执转破案件45件,受理33件,审结23件。

做法成效

一是强化制度引领保障。制发《甘肃法院执破融合案件移送办理工作规程(试行)》,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执破融合工作的通知》,对开展执破融合工作进行部署要求,提供规范性指导。与省财政厅积极协调,明确将破产案件办理援助资金纳入项目预算管理,由省财政统一为全省法院无产可破或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的案件提供援助资金保障支持。

二是细化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定期筛查机制,执行部门对未结和终结本次执行的被执行人为企业的执行案件进行梳理,对符合条件的有序移送破产审查。建立联合审查机制,负责“执破融合”工作中案件的移送、审查、立案、审判工作,推动程序有效衔接。探索开展异地管辖,对于执行案件办理地与破产管辖地不一致的企业,积极发挥执行法院对其经营情况和债权债务更为熟悉的优势,通过指定管辖由执行案件集中地法院办理。张掖中院通过主动筛查执行终本案件,筛选出符合执转破条件的部分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快速立案、快速审结,收结案数、结案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至43天。

三是深化部门沟通协作。落实破产府院联动机制,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充分争取政府部门在便利管理人履职、财产处置、职工安置、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支持。打破法院部门之间的职能壁垒,推动执行、立案、破产、技术等部门协同配合,定期召开“执破融合”工作会议,解决跨部门联动存在的问题困难。形成打击逃废债合力,加大对犯罪线索的移送力度。促进“执破双向融合”,针对特殊类型执行财产,参考破产思维和方法提升清偿效果,在审理破产案件时,运用执行程序中的工作成果,强化强制措施在破产案件办理中的运用,利用执行财产变现平台和规则处置破产财产。兰州中院在某影业有限公司执行转破产清算一案中,依托府院联动,抓住寒假和春节档电影市场高峰前处置资产的有利时机,快速将影院设备整体处置,保护影院资产整体运营价值,减少资源优化配置时间和成本,大幅降低破产清算成本,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优化人员结构配置。充分发挥审判执行专业优势,由执行法官和破产法官组建跨部门合议庭办理破产案件,保证案件办理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嘉峪关中院探索执行法官办理简单执转破案件,积极培育破产审判力量。充分发挥管理人力量,武威中院对列入省级破产管理人名录的五家破产管理人进行“执破融合”案件办理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定西中院构建公益管理人平台,采取每2件“执转破”案件指定同一管理人模式,创设“公益管理人清单”,2025年通过随机指定+推荐指定方式选任公益管理人6次。甘州区法院探索推广管理人“提前介入”工作机制,既提升执行团队筛查案件准确性,又为后续管理人有序、高效开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审结执转破案件5件,涉及企业5家,关联执行案件30件,债权金额超7000万元,审理周期缩短为38天,有效破解“僵尸企业”退出难题。

经验启示

坚持高站位推动是根本保障。省法院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出发,始终把做好破产审判工作作为全省法院的政治任务和职责使命,扎实部署开展“执破融合”工作,由“一把手”亲自负责、稳妥推进,全力抓好抓实。

坚持高效率联动是核心关键。深化“执破融合”改革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必须依托府院联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税务处理、信用修复、职工安置、风险预防等方面优势,必须强化法院内部部门有效衔接,推动力量整合,畅通程序衔接适用,构建“移得出、立得上、破得了”的工作格局。

坚持信息化运行是重要支撑。借助“一张网”建设运行契机,提升数字化办案水平,债权人参与决策效率大幅提高,推动“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为管理人查询工作提供便捷,信息化技术运用为破产案件办理规范化、高效化、便利化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