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法庭“枫”景 | 康县阳坝法庭 守护留守温情

来源:陇南中院 发布时间:2025-10-22
字号:A A    颜色:

青山叠翠,云海缓流,在陇南市康县的山水之间,坐落着这样一个法庭——康县法院阳坝法庭,它毗邻风景秀丽的阳坝梅园沟国家4A级景区,周边环绕着万亩茶园,被大家称为镶嵌在“天然氧吧”里的法庭。

当前,受青壮年外出务工潮影响,辖区内“空心院落”增多,留守老人与儿童群体规模扩大。这类家庭普遍面临“山水相隔、陪伴缺失”的困境,亲情维系难题逐渐成为影响辖区民生的重要现实问题。为回应留守群体的司法需求,阳坝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法官进网格”为抓手,实质化入驻乡镇综治中心,通过上门解纷守护老人、法校联动呵护儿童、多元共治促进和谐、数智赋能提升效率,于山水村落间点亮了法护“一老一小”的司法微光。

上门司法,守护“夕阳红”

“多亏了网格员发现我的难处,法官和援助律师一起上门,不然不知要跑多少路。”年近八旬的陈爷爷感激地说。  儿子离婚后外出打工,陈爷爷独自带着小孙子生活,平时靠着几头骡子为工地驮运物料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却因老板长期拖欠运费而陷入无尽的苦恼,面对沟壑纵横的山路,从未想过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网格员在例行走访中了解了这一情况,并通过“法官+网格+司法援助”机制将线索推送到了阳坝法庭。次日,由法官、网格员和法律援助律师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便找上了门,随即协助整理证据材料,现场办理立案手续,同步开展纠纷化解。

杨法官介绍道:“阳坝法庭辖区山大沟深,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则留守家中,他们腿脚不便、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为了化解潜在矛盾纠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满足群众司法需求,我们建立了覆盖5个乡镇91个行政村的‘法官+网格+司法援助’解纷机制,实现了对留守群体司法需求的精准识别与快速响应,让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留守群体的‘最暖一公里’。

1_副本.jpg

法校联动,照亮童年路

“我好像一只被爸爸妈妈养在手机里的电子宠物,一直在等,可最近,他们连‘投喂’视频都断了……”歪歪扭扭的字迹,是五年级学生小雨作文中的一段文字。班主任阅后心酸,随即向法庭反映了情况。

原来,小雨父母自闹离婚以来,便各自外出务工,严重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阳坝法庭在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时,专门邀请班主任现场读了小雨的作文。法官强调:“婚姻关系虽出现了裂痕,但别让它挡住孩子成长所需的阳光,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更是你们身为父母不可推卸的共同担当。”小雨的母亲哽咽着说:“以前总觉得离婚就是大人的事,直到看到孩子的作文,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通过法官耐心的调解,最终促使夫妻双方和好,小雨在学校的表现也逐渐活泼了起来。

除了个案联合调解外,阳坝法庭还建立了离婚纠纷儿童档案,并定期开展“法治教育”“模拟法庭”等特色活动,法校联动呵护儿童健康成长,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法治温度。

2_副本.jpg

共治共享,共建和美乡村

“别人看病有子女陪,我的儿女却怕被我拖累,病床上就我一个人……”云海深处的村落里,准备再次就医的李奶奶颤巍巍地推开村委会的门,向村干部倾诉。

听着老人的哽咽,村主任通过“庭所村”说事工作机制,向阳坝法庭和镇派出所、司法所同步通报了情况。法官和两所工作人员次日会同村干部组成了联合调解工作组。通过走访了解,其女儿担心频繁资助娘家会引发夫妻矛盾,长子因“男嫁女娶”风俗入赘女方后未分到家中宅基地而心存不满,次子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不愿从经济上过多负担。掌握情况后,杨法官采用“背靠背”调解的方式,分别向子女三人阐释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并引用“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典故进行说理,最终达成了由女儿支付大额医疗费用、长子陪护就医、次子承担生活费用的调解方案。这一方案既解决了老人就医、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更让濒临破裂的亲情关系得到了修复。

“平时遇到土地承包、宅基地审批、继承分家等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会邀请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的同志来我们召开的‘民事直说’会暨‘党群活动日’现场进行指导,通过‘庭所村’联动开展工作帮助调解了大量纠纷。”村主任在调解结束后说道。如今,在阳坝法庭辖区,“庭所村”协同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形成了“发现-介入-化解-回访”的完整工作闭环。

3_副本.jpg

“云上法庭”,打通维权阻隔

“我在家照顾卧床的母亲,实在走不开,扫村委会门上的‘陇南云上共享法庭’智慧平台二维码可以立案吗?怎么使用可以教教我吗?”在法庭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李女士通过“云上法庭”完成立案、参加调解,一起维权纠纷得以轻松化解,体验了云端司法服务带来的便捷。

据了解,李女士的母亲在年初的一次意外事故中受伤,因赔偿问题与侵权人产生纠纷。接到她的求助电话后,法庭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视频,指导其使用“云上法庭”小程序进行身份认证、填写案件信息,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立案。更让她惊喜的是,立案后的第三天,法庭就通过在线调解方式帮助其与侵权人达成了赔偿协议。

“从快速立案到成功调解,只用了三天时间,足不出户就解决我们的困难,为我母亲拿到了赔偿款。”李女士感慨道。司法服务与数智技术的有机融合,为阳坝法庭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重要支撑。

4_副本.jpg

司法为民,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青山绿水间,法庭干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纠纷,将法律的温度送向最需要关怀的“一老一小”群体,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智慧,让法治的微光汇聚成照亮留守生活的温暖力量,努力践行“小法庭”守护“大民生”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