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人民日报丨甘肃镇原县:法官沉下去,群众获得感强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6
字号:A A    颜色:

近年来,甘肃镇原法院坚持把如我在诉理念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鼓励法官深入一线,从群众需求出发、向群众满意而去,以沾露珠接地气的司法服务贴近群众、靠前解纷,为推进平安镇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供给。

下沉一线服务,把案子办到群众心坎

“我正发愁呢,法官上门就把事儿解决了。”一义务帮工受害责任纠纷案当事人李某,紧握着法官的手,言语间不尽感激。

邻居惠某建房,李某前去帮忙,不慎从脚手架掉落致腿部受伤。因赔偿事宜未协商一致,李某将惠某起诉到法院。

考虑到李某行动不便,镇原法院开边人民法庭干警,将法庭搬到当事人窑洞前。

案件审理中,在法官主持调解下,惠某同意赔付对方15000元。

现场调查、地头调解、当场履行一气呵成,在镇原各个乡镇,这种巡回审判屡见不鲜。

挂起国徽,拉起横幅,放置桌牌,席地而设的巡回法庭,吸引了村民前来旁听。在解决矛盾纠纷同时,也用老百姓听得懂的直白语言释法说理,为大家带来一场“沉浸式”普法课堂。

立足地方产业发展特点,镇原法院因地制宜培育“蔬菜法庭”“农忙法庭”“共享法庭”等特色法庭,持续提升辖区内重点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司法服务深度和广度。

“协议里把交货时间、价格写细点,不怕扯皮。”“签合同时务必注意定金和订金区别。”每年苹果飘香的时候,屯字人民法庭庭长李文秀总要来到屯字镇陈畅村某果品专业合作社,主动上门提供“法治体检”,受到了果农的欢迎。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镇原法院还不断探索构建“法庭+司法所”“法庭+村(社区) ”“法庭+政协委员”等“法庭+N”多元联动机制,真正实现与基层解纷力量双向奔赴。

得益于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庭+N”模式,2025年来,镇原法院案件调撤率同比上升4.03个百分点,当事人平均诉讼时间同比缩短了3.5天。

“法官来到身边,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2025年4月,一场事关新业态从业者权益保障的专题座谈会在镇原县孟坝镇法官联络点举行。

来自该镇各快递、外卖平台负责人及法庭、司法所、综治中心等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就如何推动新业态健康规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这是镇原法院依托法官联络点推动审判资源下沉,通过“前端参与+中端化解+后端指导”方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格局的一个缩影。

面对群众日益多元的司法需求,如何打造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新路径,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针对这一命题,镇原法院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载体,于2024年10月在各乡镇建成法官联络点,并推出“一村一法官”机制,推动更多解纷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促进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关。

“老张家与老李家由于庄基地界问题,闹得不愉快。刘某、王某夫妻俩因赡养老人发生矛盾……村里这样的小矛盾有很多,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事。”武沟乡冯俭村支书王月芳说道,“如今村里来了法官,能就近指导调处纠纷,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我没拿钱,凭甚让我还钱?”在一民间借贷纠纷案中,身为担保人的曹某,被缺席判决承担连带责任后,直言不服。

法官李聪聪闻讯,专程赶到法官联络点,耐心向曹某进行判后答疑,建议其还款后可向实际借款人追偿。豁然开朗的曹某,当即归还原告资金3万元。

据悉,自法官联络点建成以来,已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开展工作106次,培训人民调解员98人次,举办法治宣传29场次,实施判后答疑250余人次。

从脚尖到指尖,公平正义触“屏”可及

“你们能听到声音、看清画面吗?”云上法庭开庭前,法官询问双方当事人。

“可以的。”“我这边也没问题。”

一端是在外务工人员不能回家的实际困难,一端是来自家乡的温情司法关怀,一条网线将广东深圳、江苏昆山和甘肃镇原三地连接起来。平泉人民法庭书记员调试设备后,案子如期开庭审理,一起相隔数千里的离婚纠纷案,在云调解平台得到妥善解决。

信息化网络媒体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等高科技手段,镇原法院把法庭搬到群众“手掌心”, 群众打官司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完成从立案到执行的全部在线操作,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然成为现实。

2025年初,以人民法院“一张网”建设为契机,镇原法院深入推行“智慧法庭”改革,全面优化网上立案、调解、开庭、庭审语音识别等系统,一举打破时空壁垒,使得大量矛盾纠纷实现全流程无接触式审理。

“真是太方便了,没想到这里有诉状的示范文本,还有二维码,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一位买卖合同纠纷当事人看到孟坝人民法庭摆放的“两状”示范文本二维码时,不无感慨地说。

在深化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应用的同时,镇原法院还不断做实做强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三进”活动,指导基层组织通过 “三进”机制累计就地化解纠纷600余件,有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数字化、智能化。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持久生命力,在于它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为民情怀。”镇原县法院主要负责人说,“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让法官 ‘沉’下去,让民心‘暖’起来,让司法为民成色更足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