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银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认真落实全省法院“七院建设”“四强要求”“三大目标”总体工作思路,深入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通过“聚焦一条主线、深化三项举措、围绕五个维度”工作思路,把便民利民、定分止争、基层治理干在实处、落在细处,以司法供给护航法治白银、平安白银高质量发展。平川区法院水泉、景泰县法院喜泉两个人民法庭被省法院表彰为“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先进人民法庭”,白银区西郊人民法庭荣获甘肃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聚焦“便民利民”一条主线 全链条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始终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紧盯“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头等大事”,构建闭环式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新需求和新期待。
——调解先行,让纠纷止于诉前。坚持把诉前调解作为参与社会治理、降低诉讼增量的有力抓手,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细则》等15个规范性文件,在全市范围内设立“法院+工会”诉前调解室、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基地等16个诉调对接机构,诉前调解案件9221件,景泰法院办理的张某等25名农民工讨薪案被省委政法委评为“诉前调解工作典型案例”。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吸纳退休法官、心理咨询师、行业专家等16人组成专业调解队伍,成立“邵维刚”调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478件,联动调解体系日益健全。推进人民调解员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乡贤能人走进法庭参与调解案件576件,经验做法荣获全省主动创稳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开展普法活动)
——贴心服务,让群众体验更优。把立案环节作为司法服务的起点,打造集约化、立体化、智能化诉讼服务体系,立案、保全、调解、审判、执行等事务实现一网通办,网上立案、线上调解开庭36165件。持续探索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整合自助立案、文书辅助填写、材料收转、诉讼费缴纳、文书送达等多项功能,“24小时自助诉服中心”全域全天候运行,诉讼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建立健全诉讼服务评价机制,通过线上问卷、现场反馈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20余条,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5个,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景泰县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诉服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灵活审判,让矛盾就地化解。推动更多司法资源向纠纷的最前端用力,创新巡回审判新模式,设立法官联系点、巡回办案点175个,开展巡回审判435场次,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解纷服务。会宁县法院结合农村人群居住相对分散的特点,在乡镇设立集市巡回审判点;景泰县法院结合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在各产业园区设立巡回审判点;靖远县法院结合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在易地搬迁小区建立社区巡回审判点,切实打通司法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巡回审判)
深化“公正司法”三项举措 全流程促推正义可感可触
牢牢把握公正司法生命线,将“严格公正”贯穿审判执行各环节、全过程,以保障群众权益、提升审判质效、做实定分止争为抓手,全面推动“马锡五审判方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发放离婚证明书)
——守护民生权益有“温度”。深化“如我在诉”意识,更新家事审判理念,建立婚姻家庭纠纷危机干预机制,签发“三令一书”236份,促进亲情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加大“前端”财产保全适用力度,探索建立“执前督促自动履行+和解”执源治理机制,执前督促成功自动履行案件2187件,兑现案款413.56万元,从源头上为执行减负。持续开展涉民生专项执行,倾力执结案件4564件,执行到位5.73亿元,乌海广昊执行案异地交付房产940套,平川区法院办理的“母牛搬家”案被《人民法院报》报道。
——提升审判质效有“精度”。深化拓展“繁简分流”,扩大速裁程序、小额诉讼、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结案57460件,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12天,离婚纠纷全链条要素审判技术攻坚和创新应用项目被最高法院确定为试点单位。落实“三项规程”,加大视频提审、在线开庭适用力度,二审开庭率同比上升38.81%,切实保障当事人、辩护人诉讼权利。全面提升“条线指导”,深化司法数据分析研判会商,率先在全省法院制定立案、刑事、民事、行政和调解“4+1”工作指引,强化监督指导、提升审判质效,一审案件被发回重审率同比下降0.46%,切实减轻群众诉累,防止“一案结而多案生”。
——定分止争有“力度”。全省首家建立“判后答疑”工作机制,发出“一书一单一表”(即《判后答疑告知书》《预约答疑申请单》和《判后答疑表》)33000余份,答疑解惑3079人次,“判后答疑”已成为白银法院工作常态。着力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以“三个一”(即一个口子进、一套流程办、一个口径出)工作机制做实“有信必复”工作,深入开展“院长接访月”“执行局长接访日”活动,用好领导包案、案件回访回溯、依法终结等制度措施,接待来访群众790批1000余人次,化解“钉子案”、“骨头案”60件。
(白银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姚胜利接访当事人)
围绕“基层治理”五个维度 全方位打造平安建设样板
面对案件总量大和定分止争难,白银法院始终把推进基层治理作为法官减负、法院增效的重要抓手,充分吸纳各类治理方式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良好局面。
(白银区人民法院水川、四龙人民法庭揭牌成立)
——法庭建设“强根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矛盾纠纷化解“桥头堡”作用,会同综治、公安等四部门召开人民法庭工作推进会,推动新建2个人民法庭,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合力,全市人民法庭化解各类纠纷11456件,白银区法院西郊法庭打造“女子法庭”经验做法在全省法院进行交流发言并被中国妇女报报道,景泰县法院喜泉法庭打造的“法治夜校”被《人民法院报》报道。
——协同联动“抓治理”。全力支持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集散地”,常态化与白银市“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工作对接,5个县区法院派驻11名业务骨干入驻综治中心指导、参与调解工作,最大限度统筹各类调解资源,释放源头治理新效能。全市法院分流案件26879件,先行调解19330件,司法确认8709件,分流率55.64%,调解成功率71.91%,靖远县法院联合县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矛调中心,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
(调解案件)
——法治宣传“树新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法律“十进”、法治讲座等155场次,在“两微一端”媒体平台上常态化发布信息2000余篇,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现在开庭”“法官面对面”法治栏目126期,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维权用法、解纷靠法。会宁县法院“学窑说法”法治宣讲模式被最高人民法院报道,《民之所向,便是答案》等14部作品在省级以上评选活动中获奖。
(会宁县法院开展“学窑说法”普法课堂)
——司法建议“开良方”。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将司法建议作为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针对农业用地纠纷多发、物业服务矛盾激增等及时发出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122份,反馈率92.62%,推动将司法建议纳入白银市法治建设考核内容,以高质量司法建议促推高水平社会治理,经验做法在全省法院交流发言。
——锤炼队伍“增动能”。实施强基工程,做实定期轮岗、挂职锻炼等制度,不断优化法庭干警培训方案,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群众工作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15名年轻干警担任人民法庭庭长,5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法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着力提升基层司法水平。
(全市法院优秀年轻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
下一步,白银法院将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理念、优化举措,始终把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基层减负、提质增效、法庭创建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化解的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以司法服务现代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