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后汉书》中的甘肃人物
郝洪涛
《后汉书》是南朝宋历史学家范晔编著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内容包括:诸帝纪九篇,皇后纪一篇,列传八十篇。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后汉书》列传目录有名有姓的达500余人。其中甘肃人物有30多人。现摘录简介于后。
一、 隗 嚣(wěi aó 伟熬)
隗嚣(?—33年),西汉末年陇右割据者。《后汉书》卷13记载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共推为主帅。“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今秦安县)人也。少仕州郡。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歆死,嚣归乡里。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闻更始(刘玄)立而莽兵连败,于是乃与兄义及上邽(今天水)人杨广、冀(今甘谷县)人周宗谋起兵应汉。”“遂聚众数千人,攻平襄(今通渭县)、杀莽镇戎大尹。崔、广等以为举事宜立主以一众心,咸谓嚣素有名,好经书,遂共推为上将军。”
立庙盟誓。“嚣既立,遣使聘请平陵人方望,以为军师。望说嚣曰:‘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嚣从其言,遂立庙邑东,祀高祖、太宗、世宗。”“曰:‘凡我同盟三十一将,十有六姓,允承天道,兴辅刘宗。如怀奷虑,明神殛(惩罚)之。’”
征讨王莽。“事毕,移檄(发布文告)告郡国曰:‘故新都侯王莽’,有‘逆天之大罪’‘逆地之大罪’‘逆人之大罪’,‘是故上帝哀矜,降罚于莽。’”“嚣乃勒兵十万,击杀雍州牧陈庆,将攻安定。安定大尹王向,莽从弟平阿侯谭之子也,威风独能行其邦内,属县皆无叛者。”“于是进兵虏之,以徇百姓(游街示众),然后行戮,安定悉降。而长安中亦起兵诛王莽。嚣遂分遣诸将徇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皆下之(全部拿下)。”
归顺更始。“更始二年,遣使征嚣及崔、义等。嚣将行,方望以为更始未可知,固止之,嚣不听。望以书辞谢而去。嚣等遂至长安,更始以为右将军,崔、义皆即旧号。其冬,崔、义谋欲叛归,嚣惧并祸,即以事告之,崔、义诛死,更始感嚣忠,以为御史大夫。”
名震西州。“明年夏,”“流闻光武即位河北,嚣即说更始归政于光武叔父国三老良,更始不听。诸将欲劫更始东归,嚣亦与通谋。事发觉,”“亡归天水,复招聚其众,据故地,自称西州上将军。”“及更始败,三辅耆老士大夫皆奔归嚣。”“嚣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由此,名震西州,闻于山东。”
归顺光武,欲持两端。“建武二年(26年),大司徒邓禹西击赤眉,屯云阳,禹禆将冯愔引兵叛禹,西向天水,嚣逆击,破之于高平。”“于是禹承制遣使持节命嚣为西州大将军,专制凉州、朔方事。”“三年,嚣乃上书诣阙(面见皇帝)。光武素闻风声,报以殊礼。”“时,陈仓人吕鲔拥众数万,与公孙述通、寇三辅。嚣复遣兵佐征西大将军冯异击之。”“帝报以手书。”“关中将帅数上书,言蜀可击之状,帝以示嚣。”“嚣乃遣长史上书,”言“未宜谋蜀。”“帝知嚣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于是稍黜其礼(降低礼遇)。”“初,嚣与来歙、马援相善,故帝数使歙、援奉使往来,劝令入朝,”“嚣不欲东。”“五年,复遣来歙说嚣遣子入侍,”“乃遣长子恂随歙诣阙,封镌羌侯。”“会公孙述遣兵寇南郡,乃诏嚣当从天水伐蜀。”“嚣复上言:‘白水险阻,栈阁绝败,’又多设支阂(障碍)。帝知其终不为用。”“遂西幸长安,遣建威大将军耿弇等七将军从陇道伐蜀。”“诸将与嚣战,大败,各引退。”“嚣乃上疏谢(谢罪)曰:‘如遂蒙恩,更得洗心,死骨不朽。’”帝“赐嚣书曰:‘今若束手,复遣恂弟归阙庭者,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也。’”“嚣知帝审其诈,遂遣使称臣于公孙述。”
恚愤而死。“明年,述以嚣为朔宁王。”“帝因令来歙以书招王遵。”“又数劝嚣遣子入侍,前后辞谏切甚,嚣不从,故去焉。”“八年(32年)春,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城(今秦安陇城)。”“遵知嚣必败灭,而与牛邯旧故,以书喻之。”“邯得书,归命洛阳,拜为太中大夫。于是嚣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余万,皆降。”“王元入蜀求救,嚣将妻子奔西城(今礼县)。”“帝诏告嚣曰:若束手自诣,父子相见,保无佗也。”嚣终不降。于是诛其子恂,使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围西城。 “九年(33年)春,嚣病且饿,出城餐糗糒(干粮),恚愤而死。王元,周宗立嚣少子纯为王。明年,来歙、耿弇、盖延等攻破落门,周宗、行巡、苟宇、赵恢将纯降。”
隗嚣不能顺应统一的历史潮流,终为悲剧人物。
二、 梁 统
梁统(前5—62年),东汉初年军事家、思想家,梁冀先祖。《后汉书》卷34记载其一门七代生平事迹。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今平凉)人。更始二年(24年)拜酒泉太守。”“更以统为武威太守。”“性刚毅而好法律。统在朝廷,数陈便宜(国策)。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议者以为隆刑竣法,非明主急务。”“不宜开可。”“统复上言,”“议上,遂寝(扣压)不报。”“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统在郡亦有治迹,吏人畏爱之。卒于官。子松嗣(儿子梁松继承爵位)。”
梁松,梁统长子。“松字伯孙,少为郞,尚光武女舞阴长公主,再迁虎贲中郞将。”“松数为私书请讬郡县。二年,发觉免官,遂怀怨望。四年冬,乃县飞书诽谤,遂狱死。”
梁竦(soňɡ),梁统次子。“少习孟氏易,弱冠能教授。后坐兄松事,与弟恭俱徙九真。”“显宗后诏听还本郡。竦闭门自养,以经籍为娱,著书数篇,名曰《七序》。”“有三男三女,肃宗纳其二女,皆为贵人。小贵人生和帝,窦皇后养以为子。”“后诸窦闻之,恐梁氏得志,遂谮杀二贵人,而谄竦等以恶逆。”“诏使汉阳太守郑据传考竦罪,死狱中,家属复徙九真。”“永元九年,窦太后崩,”“于是追尊(小梁贵人)恭怀皇后,”“竦为襄亲愍侯。”“封子棠为乐平侯,棠弟雍乘氏侯,雍弟翟单父侯,邑各五千户。” “棠卒,子安国嗣。”
梁商,梁统曾孙。“雍之子也。少以外戚拜郎中,迁黄门侍郞。永建元年,袭父封乘氏侯。三年,顺帝选商女及妹入掖庭。阳嘉元年,立女为皇后,妹为贵人。”“商自以戚属居大位,每存谦柔,虚己进贤,”“称为良辅。”“六年秋,商病笃,勑子冀等曰:‘气绝之后,载至冢舍,即时殡敛。’‘敛以时服,皆以故衣,’‘祭食如存,无用三牲。’”“既薨,帝视临丧。”“赐谥忠侯。”
梁冀,梁统玄孙。商之子。“冀字伯卓。”“初为黄门侍郎,转侍中,虎贲中郞将,越骑,步兵校尉,执金吾。”“永和九年,拜河南尹。”“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占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尽灭其宗族、宾客百余人。”“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繦褓,太后临朝。”“冲帝又崩,冀立质帝,”“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太尉杜乔,海内嗟惧。”“建和元年,益封冀万三千户。”“又封不疑为颍阳侯,不疑弟蒙西平侯。”“冀子胤襄邑侯,各万户。和平元年,重增封冀万户,并前袭合三万户。”
“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赀财七千万亿。”“其四方调拨,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
“冀乃大起第舍,而寿(孙寿,冀妻)亦对街为宅,殚极土木,互相夸竞。”“又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又起菟(兔)苑于河南城西,经亘数十里。”“冀又起别第于城西,以纳奸亡,或取良人,悉为奴婢,至数千人。”
梁冀还诛杀了对其不满的郎中汝南袁著,太原郝絜、胡武,死者六十余人。“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疾之。”“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拜官),过谒不疑,冀讽(暗示)州郡以它事陷之。”
“永兴二年,封不疑子马为颍侯,胤子桃为城父侯。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考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将、尹、校五十七人。在位二十余年,穷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已(大权旁落)而不得有所亲豫(亲自过问)。”
“帝既不平之,”“遂与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成谋诛冀。”“收冀大将军印绶,徏封比景都乡侯。冀及妻寿即日皆自杀。”“诸梁及孙氏中外宗亲送诏狱,无长少皆义弃市,”“故吏宾舍免黜者三百余人,朝廷为空,”“百姓莫不称庆。”“收冀财货、县官(官府)斥卖,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易传》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梁氏一门的兴衰荣辱,令人深思!
三、 王 符
王符(生卒年不详),东汉进步思想家。《后汉书》卷49记载其生平。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世务游宦,当涂(途)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著其五篇云尔。”
《贵忠篇》曰:“夫帝王之所尊敬者天也,皇天之所爱育者人也。”“王者法天而建官,故明主不敢以私授,忠臣不敢以虚受。”“是故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这里强调品德与才能至关重要。
《浮侈篇》曰:“一夫(每个农民)不耕,天下受其饥;一妇(每个妇女)不织,天下受其寒。今举俗舍本家,趋商贾,牛马车舆,堵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浮食者众。”“今人奢衣服,侈饮食,事口舌而习调欺。”“丁夫不扶犁锄,”“又妇人不修不中馈,休其蚕织。”“而今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庐第,奢过王制,固亦甚矣。”“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缕玉匣,檽梓楩楠,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作者无情地揭露当时的侈奢之风。
《实贡篇》曰:“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侫危。”“夫十步之闲(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夫士者贵其用也,不必求备。”“长短大小,清浊疾徐,必相应也。”“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这是选拔察举人才的理论。
《爱日篇》曰:“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为民者,以有谷也。谷之所以丰殖者,以有民功也。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日力也。”“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爰日。是以尧勅羲和,钦若昊天,敬授民时。”这里强调要珍惜劳动时间。
《述赦篇》曰:“今日贱良民之甚者,莫大于数赦赎。赦数赎,则恶人昌而善人伤矣。”“《书》曰:‘文工作罚,刑兹无赦。’故先王之制刑法也,非伤好人之肌肤,断人寿命也;贵威奸惩恶,除人害也。”此论赦赎之弊。
《潜夫论》10卷36篇,内容涉及政治、历史、经济、法律、军事、哲学、教育及社会风俗等。《务本篇》中提出了“以富民为本”的政治主张。
“符竞不仕,终于家。”
四、 李 恂
李恂(生卒年不详),东汉廉吏。《后汉书》卷51记载其生平及高贵品质。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今镇原县)人也。少习韩诗(韩婴所传《诗经》),教授诸生常数百人。太守颖川李鸿请署功曹,未及到,而州辟(征召)为从事。会鸿卒,恂不应州命,而送鸿丧还乡里。”“持丧三年。”
“辟司徒桓虞府。后拜侍郞御史,持节使幽州,宣布恩泽,慰抚北狄,所过皆图写山川、屯田、聚落百余卷,悉封奏上,肃宗嘉之。为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遣,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后复征拜谒者(皇帝近侍),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遣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jì)之属,一无所受。北匈奴数断西域车师、伊吾、陇沙以西使命不得通,恂设购赏(奖赏),遂斩虏帅,县(悬)首军门。自是道路夷清,感恩并行。”
“迁武威太守。后坐事免,步归乡里,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会西羌反畔(叛),恂到田舍,为所执获(被俘)。羌素闻其名,放遣之。”“时岁荒,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各遣子馈粮,悉无所受。徙居新安关下,拾橡实以自资。年九十六卒。”
五、盖 勋
盖勋(生卒年不详),东汉名臣。《后汉书》卷58记载其生平。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今瓜州县)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断盗(截盗军资)数千万。勋固谏,昌怒,乃使勋、别屯阿阳(属天水郡)以拒贼锋,欲以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勋劝昌救之,不从。”“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惧而召勋。”“勋即率兵救昌。”“乃解围而去。”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而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阵法)之陈。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执贪放,勋案得其脏千万余。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勋与书曰:‘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卓得书,意甚惮之。征为议郞。”“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乃以为越骑校尉。卓又不欲令久典禁兵,复出为颖川太守。未及至郡,征还京师。”“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遗令勿受卓赙赠。”“子顺,官至永阳太行。”
“赞曰:盖勋抗董,终然允刚。”
六、 皇甫规
皇甫规(103—174年),东汉军事家。《后汉书》卷65记载其生平事迹。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今平凉)人也。”
“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卹(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冲(帝)质(帝)之间,梁太后(梁妠)临朝,规举贤良方正。”上对策斥责梁冀兄弟。提出:“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将军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毕力,以度元元,所谓福也,如其怠弛,将沦波涛。可不慎乎?’”“梁冀忿其刺已,以规为下第,拜郎中。讬疾免归,州郡承冀旨,几陷死者再三。逐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积十四年。后梁冀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
“时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郞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延熹四年秋,叛羌零吾等与先零别种钞关中。”“规素悉羌事,志自奋效,乃上书曰:‘力求猛敌,不如清平;勤明吴(吴起)、孙(孙武),未若奉法。’”“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郞将,持节监关西兵,讨羌吾等,破之,斩首八百级。先零诸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属国都尉、督军御史、凉州刺史、汉阳太守“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沈氏大豪滇昌、饥恬等十余万口,复诣规降。”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它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假降)。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责问)。规懼不免(不能免灾),上疏自讼(申辩)。”“其年冬,征还拜议郞。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欲从求货(勒索钱物),”“规终不答。”“陷以前事,下之于吏。”“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郞将张奐以自代。”“朝廷从之,以奐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郞将。及奐迁大司农,规复代为度辽将军。”“在事数岁,北边威服。永康元年,征为尚书。”
“迁规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让封不受。再转为护羌校尉。熹平三年,以疾召还,未至,卒于谷城,年七十一。所著赋、铭、碑、讚、祷文、弔、章表、教令、书、檄、牋记,凡二十七篇。”
七、 张 奐
张奐(104—181年),东汉名将,学者。《后汉书》卷六十五记载其生平。
“张奐字然明,敦煌渊泉(今瓜州县)人也。父惇,为汉阳太守。奐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初,《牟氏章句》浮辞繁多,有四十五万余言,奐减为九万言。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郞。”
“永寿元年(155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奐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奐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奐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遣金锔八枚。奐并受之,而召主薄于诸羌前,”“悉以金马还之。”“及奐正身洁已,威化大行。”“迁使匈奴中郞将。时休屠各及乌桓并同反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奐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及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诸胡悉降。”
“延熹元年(158年),鲜卑寇边,奐率南单于击之,斩首数百级。”“明年,梁冀被诛,奐以故吏官禁锢。”“奐与皇甫规友善。”“唯规荐举前后七上。在家四岁,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举尤异,迁度辽将军。数载间,幽、并清静。”“九年春,征拜大司农。鲜卑闻奐去。其夏,遂招集南匈奴、乌桓数道入塞,”“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秋,共寇武威、张掖,缘边大被其毒。朝廷以为忧,复拜奐为护匈奴中郞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考察官吏德能),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奐至,困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奐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唯鲜卑族出塞去。”
“永康元年(167年)春,东羌、先零五六千骑寇关中。”“夏,复攻没两营,杀千余人。冬,羌岸尾、摩蟞等协同种复抄三辅。奐遣司马尹端、董卓并击,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人,三州清定。论功当封,奐不事宦官,故赏遂不行。”
“建宁元年(168年),振旅而还。时窦太后临朝,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谋诛宦官,事泄,中常侍曹节等于中作乱,以奐新征,不知本谋,矫制使奐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士围武,武自杀,蕃因见害。奐迁少府,又拜大司农。”“奐深病为节所卖,上书因让,卒不肯当。”“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莫不许诺,唯奐独拒之。寓怒,因此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奐闭门不出,养徒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余万言。”
“董卓慕之,使其兄遣缣百匹。奐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181年)卒,年七十八。”“所著铭、颂、书、教、诫述、志、对策、章表二十四篇。”
“长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昶,字文舒,并善草书,至今称传之。”三子猛,官至武威太守。
八、 董 卓
董卓(?—192年),汉末军阀,权奸。《后汉书》卷72记载其生平。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今岷县)人也。性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郞。从中郞将张奐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平元年(184年),拜东中郞将,持节,代卢植击张角于下曲阳,军败抵罪。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叛。”“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召以卓为中郞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嵩以无功免归。”“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同慎并统于温。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万余,屯美阳,以卫园陵。”“十一月,”“大破之。”“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时众军败退,唯卓全师而还,屯于扶风。封斄(tài邰)乡侯,邑千户。”
“五年(188年),”汉阳王国与韩遂“围陈仓。乃拜卓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击破之。”
“六年(189年),征卓为少府,不肯就。”“朝廷不能制,颇以为虑。及灵帝寢疾,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令兵属皇甫嵩。卓复上书言曰:‘乞将之(去镇守)北州,效力边垂。’”“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卓未至而何进败,”“而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卓以王(陈留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为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卓兵士大盛,”“遂胁太后,策废少帝(刘辨)。”“乃立陈留王(刘协)是为献帝。又议太后蹙迫永乐太后,至令忧死,迁于永安宫,遂以弑崩。”“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銊虎贲,更封郿侯。”“寻进卓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其母为池阳君,置令丞。”“及何后葬,开文(灵帝)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亷、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钱)贱物贵,谷石数万。”“于是尽徒洛阳人数百万口,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宝。”“卓所得义兵士卒,皆以布缠裹,倒立于地,热膏灌杀之。”“卓讽(暗示)朝廷光禄勋宣璠持节拜卓为太师。”“以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璜为侍中。”“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又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积谷为三十年储。”“卓施帐幔饮设,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杀之,先断其舌,次斩手足,次凿其眼目,以镬煮之。未及得死,偃转杯案间。” “会者战慄,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诸将有言语蹉跌,便戮于前。又稍诛关中旧族,陷以叛徒。”
“时王允(司徒)与吕布及仆射士孙瑞谋诛卓。”“三年(192年)四月,帝疾新愈,大会未央宫。”“王允乃与士孙瑞密表其事,使瑞自书诏以授布。”卓至,“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驰赍赦书,以令宫陞内外。士卒皆称万岁,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纨素奇玩,积如丘山。”
董卓是乱世魔王。范文澜称其为“豺狼虎盗”“最野蛮的破坏者”。
九、赵 壹
赵壹(生卒年不详),东汉名士、辞赋家。《后汉书》卷80记载其生平。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礼县)人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排斥),乃作《解摈》。后屡抵罪,几至死,友人救得免。壹乃贻书谢恩,”“为《穷鸟赋》一篇。”以穷鸟自喻,表达对世道险恶的激愤以及对友人的感戴。“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
“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征召)公府,并不就,终于家。”“著赋、颂、箴、诔、书、论及杂文十六篇。”
有书注“汉阳西县”为今“湖北宜城”,大谬。
《后汉书》还记载或提到的甘肃人物有:段颎,东汉名将,武威姑臧(今武威)人;皇甫嵩,东汉末期名将,安定朝那(今平凉)人;闫忠,汉末智士,汉阳(今甘谷)人;马腾,汉末名将,陇西郡人;韩遂,汉末名将,金城(今兰州)人;侯瑾,东汉名士,学者,敦煌人;赵娥,为父报仇的烈女,酒泉人。
二0二三年四月五日于三亚。
二0二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改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