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 |深耕法治文化沃土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深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综述

来源:法治甘肃网 发布时间:2025-05-22
字号:A A    颜色:

封面图.jpg

5月19日起,由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民委、省司法厅、甘肃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办,甘肃法治报承办的“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第三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稳实践”全媒体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来自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新闻社、央广网、民主与法制社、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每日甘肃网、奔流新闻客户端、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农民报、甘肃法治报等13家新闻媒体记者及网络大V组成全媒体采访团,将深入我省民族地区,边走访、边记录、边发稿,以“小切口”展现民族事务法治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主题。敬请关注。

封面图-2.png

省法院1.jpg


在陇原大地的法治沃土上,一株株民族团结的常青树正舒展新枝。甘肃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以法治为犁铧深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用法治文化滋养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作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通过“党建+法治+治理”三维融合模式,在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乡村振兴、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等领域不断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建设的甘肃实践”新路径。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根基

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始终将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定盘星”,构建起“思想引领——组织保障——实践深化”的全链条创建机制。

思想铸魂强根基。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党支部学习的核心内容,积极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经验交流、总结研讨。创新“红色教育+”模式,让党员干部在历史场景中感悟民族团结的深远意义。

组织聚力显担当。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周调度、月总结、季考评”机制。与西北民族大学、省民族歌舞团、天水市教育局、临夏市八坊街道等国家级示范单位建立联建机制,通过互访交流、案例共享,提炼出“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等可复制经验。

(QEY2025采访行稿件 补图)法治护(40887128)-20250520164606

2024年10月25日,中华司法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第四届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在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召开。省法院供图

法治赋能:探索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新路径

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立足甘肃司法实践,以法治思维破解民族地区发展难题,形成“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服务延伸”三位一体工作体系。

法学研究夯基石。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前沿问题的学术研究进程,出版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与司法实践研究》等科研成果二十余部。搭建高端学术平台,连续承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与司法实践研讨会”,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敦煌法学”等高端讲座20余场,推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法治服务护发展。构建“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新模式,累计选派3批干部赴民族地区驻村帮扶,积极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实施“法治+产业”帮扶项目,为当地产业发展贡献法治力量;多渠道争取各类帮扶资金,进一步补齐当地基础设施短板;针对民族地区特点,为相关企业开展基础法律知识及风险防范培训;在省内民族地区(社区)学校开展“法治种子计划”10余场,捐赠法律图书2000余册。特别是为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量身定制“法治+技能”双培养方案,使法治教育深度融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省民委民族法治工作基层联系点”职能作用,为推动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从“经验型”向“法治型”转变贡献了甘肃法院力量。

文化浸润: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基因,以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弘扬传承法治文化。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田野调查,积极申报立项并完成国家民委、中华司法研究会、国家法官学院等部门发布的重点课题,助推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在甘南、临夏等民族地区开展“马背普法”“帐篷法庭”等特色活动,将法治宣传与民族节庆深度融合,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

互鉴交融提升认同。2017年9月,由最高法院主办、甘肃省法院承办、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协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司法合作国际论坛”成功举办,向16个国家的300多名高层次法官代表展示了中国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取得的成就。

创新法治宣教模式。精心打造中国法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陈列馆,以“法治+文博”的创新形式再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历程。自2018年开馆以来,收集、展陈各类文物及史料900余件(套),接待各族参观群众4万余人次。

从理论研究的高地到乡村振兴的田野,从司法实践的创新到文化认同的深耕,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正以法治之力绘就民族团结的“同心圆”。未来,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文化思想为指引,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征程中继续破浪前行,书写法治之光照亮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壮美篇章。